Vue生命周期函数过程介绍
以下是Vue生命周期函数的流程图和每个周期的代码详解:
beforeCreate -> created -> beforeMount -> mounted -> beforeUpdate -> updated -> beforeDestroy -> destroyed
详解:
beforeCreate:
触发时机:在实例初始化之后,数据观测和事件配置之前被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实例的数据和方法都还未初始化,可以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,如设置默认数据、引入插件等。
created:
触发时机:在实例创建完成后被立即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实例已经完成了数据观测和事件配置,但尚未挂载到DOM上。可以进行一些异步操作,如发送网络请求获取数据。
beforeMount:
触发时机: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模板编译已经完成,但尚未将模板渲染到DOM中。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,如修改DOM结构、添加事件监听器等。
mounted:
触发时机:在挂载完成后被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实例已经被挂载到DOM上,可以进行DOM操作。常见的操作包括获取DOM元素、初始化第三方库、开启定时器等。
beforeUpdate:
触发时机:在数据更新之前被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数据已经更新,但尚未重新渲染DOM。可以进行一些数据的处理和准备工作。
updated:
触发时机:在数据更新完成后被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DOM已经重新渲染完成。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,如获取更新后的DOM元素、操作DOM属性等。
beforeDestroy:
触发时机:在实例销毁之前被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实例还可以访问到数据和方法。可以进行一些清理操作,如关闭定时器、解绑事件监听器等。
destroyed:
触发时机:在实例销毁之后被调用。
用途:在这个阶段,实例中的所有数据和方法都已经被清除,不能再访问。可以进行一些最后的清理操作,如释放内存、清除缓存等。
通过合理地使用这些生命周期函数,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执行特定的操作,从而更好地控制Vue实例的行为。
每个生命周期函数的代码示例:
1.beforeCreate:
new Vue({
beforeCreate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
// 例如设置默认数据、引入插件等
}
})
2.created:
new Vue({
creat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异步操作
// 例如发送网络请求获取数据
}
})
3.beforeMount:
new Vue({
beforeMount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
// 例如修改DOM结构、添加事件监听器等
}
})
4.mounted:
new Vue({
mount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
// 例如获取DOM元素、初始化第三方库、开启定时器等
}
})
5.beforeUpdate:
new Vue({
beforeUpdate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数据的处理和准备工作
}
})
6.updated:
new Vue({
updat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
// 例如获取更新后的DOM元素、操作DOM属性等
}
})
7.beforeDestroy:
new Vue({
beforeDestroy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清理操作
// 例如关闭定时器、解绑事件监听器等
}
})
8.destroyed:
new Vue({
destroy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最后的清理操作
// 例如释放内存、清除缓存等
}
})
以上是每个生命周期函数的基本用法,根据具体的需求,可以在这些函数中添加自己的逻辑代码。
整体示例详解生命周期
下面是一个完整的Vue实例示例,详细解释了每个生命周期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:
new Vue({
// 1. beforeCreate
beforeCreate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初始化操作
// 例如设置默认数据、引入插件等
console.log('beforeCreate');
},
// 2. created
creat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异步操作
// 例如发送网络请求获取数据
console.log('created');
},
// 3. beforeMount
beforeMount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
// 例如修改DOM结构、添加事件监听器等
console.log('beforeMount');
},
// 4. mounted
mount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
// 例如获取DOM元素、初始化第三方库、开启定时器等
console.log('mounted');
},
// 5. beforeUpdate
beforeUpdate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数据的处理和准备工作
console.log('beforeUpdate');
},
// 6. updated
updat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
// 例如获取更新后的DOM元素、操作DOM属性等
console.log('updated');
},
// 7. beforeDestroy
beforeDestroy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清理操作
// 例如关闭定时器、解绑事件监听器等
console.log('beforeDestroy');
},
// 8. destroyed
destroyed() {
// 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最后的清理操作
// 例如释放内存、清除缓存等
console.log('destroyed');
}
})
当创建一个Vue实例时,它会依次执行每个生命周期函数。在控制台中运行以上代码,可以看到以下输出:
beforeCreate
created
beforeMount
mounted
这表明在Vue实例的生命周期中,beforeCreate和created阶段在实例创建之前被调用,beforeMount和mounted阶段在实例挂载到DOM之前被调用。
接下来,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数据来触发更新,从而进入beforeUpdate和updated阶段。例如,我们可以在created函数中添加一个异步操作,然后在该操作完成后修改数据:
created() {
// 模拟异步操作
setTimeout(() => {
// 修改数据
this.message = 'Hello, Vue!';
}, 1000);
}
在控制台中运行以上代码,可以看到以下输出:
beforeCreate
created
beforeMount
mounted
beforeUpdate
updated
这表明在数据更新后,Vue实例会依次执行beforeUpdate和updated阶段。
最后,我们可以手动销毁Vue实例来触发beforeDestroy和destroyed阶段。例如,我们可以在mounted函数中添加一个定时器,然后在一定时间后销毁实例:
mounted() {
// 模拟定时器
this.timer = setInterval(() => {
console.log('Timer');
}, 1000);
},
beforeDestroy() {
// 清除定时器
clearInterval(this.timer);
}
在控制台中运行以上代码,可以看到以下输出:
beforeCreate
created
beforeMount
mounted
Timer
Timer
...
beforeDestroy
destroyed
这表明在手动销毁Vue实例时,Vue实例会依次执行beforeDestroy和destroyed阶段,并清除定时器。
通过以上示例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生命周期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,从而更好地控制Vue实例的行为。